![]() 陈伟炯 | 发表于 2013-02-14 12:44 | 浏览 494 ![]() 评莫获奖
评莫获奖此评论似乎比较中肯 1、莫言获得了诺奖,值得祝贺!但莫言也是获得诺奖中的人中最差的。他没有给诺奖提供新思想和新的写作手法。 2、莫言是外国手法加中国语料,即用魔幻手法加中国故事。 3、诺贝尔文学奖要从中国作家中选人,应该选莫言,因为他对体制有所批评,并且能被体制所接受。因为莫言是体制中人。 4、莫言获奖是机缘巧合,按中国说法,叫天时地利人和。其中有翻译因素,国际政治因素,中国发展因素,莫言的身份和创作情况的因素等等。莫言讲诺奖是奖给作家的,不是奖给国家的,这话说对了一半,难道莫言心里不明白有国家因素吗?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。 5、莫言保持了底线:比如对母亲的情感,对土地的情感,对故乡、对善良等等人类普世价值的情感。他对黑暗进行批判,他也渴望和呼唤光明!莫言因为是体制中人,又服从体制,所以得以容忍。试想,他的《蛙》,《生死疲劳》,若换成另一个作者的名字,都极可能被扼杀,难以出版发行,甚至受批判,有“扇颠嫌疑”。当然,这也是得益于莫言已经在中国成名的努力和争取,才可以放他一马。我们应当看到这一点。 6、莫言的文学缺点是,思想境界一般,所以他热衷于对性的渲染。他的语言缺少节制,缺少一个有文学修养的名作家对故事有节奏和有分寸的把握。莫言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,这是时代对他的亏欠,我们难以过多苛责莫言。当然也由于这原因,莫言无法给读者提供新鲜的思想,他所写的思想,都是其他作家屡次给我们呈现了的。我们同样无法要求莫言像托尔斯泰、陀思妥耶夫斯基、鲁迅、索尔仁尼琴那样给我们提供新思想。 7、莫言其实生活的很委屈甚至屈辱。他用委屈换来写作的些许自由,诚如他自己表达的,他在现实生活中很胆小,但在可以允许的写作范围内很胆大!莫言是中国文化和现实调教出来的“内方外圆”的“儒者”,思想具有“侏儒”和“犬儒”的特征。为此,也才能“存在”。我们应该同情地理解。 8、莫言对诺贝尔文学奖认识不够。诺奖是文学奖,但诺贝尔文学奖不是“玩文学奖”,而是对世界的生存与发展有引领作用的文学奖。他要面对思想和现实,回答人们的思考和方向!即人类关心什么,思考什么,往哪里走!——很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动往这方面想,而莫言大概是想得最少的!莫言的思想停留在中国人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层面,从莫言的言行可以看出,他更多地把诺贝尔文学奖看作是个人荣誉,是奖金,是世界对他的文学成就的肯定!莫言不是把选上人大代表看做责任,他有义务为人民发声;不是把诺奖看做是人类对未来的期望,人们希望一个有思想的文学家回应现实的思考! 9、莫言已经获奖了,获得了认可和荣誉。莫言应该赶紧回来,不要再说话了,记住“莫言”二字!如果不能发出好声音,那就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!不说言多必失,现在已经到了一言即失的地步。比如关于“检查论”,关于“监狱作家论”等等。不要让世界小看了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人。我祝愿莫言在将来的写作中超越原先的“莫言”! |
---|---|
我要跟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