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于2014-04-24,浏览2313次
文化的传承,语言是重要载体。上海方言作为海派文化的基本载体,近年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——年轻人中不少听得懂不会讲,会讲的又讲不标准,上海方言渐渐被社会化及频临失传。
4月23日,2014“海大人文”讲坛系列第五讲特邀著名滑稽演员、独脚戏代表传承人钱程从城市与方言关系的角度,为我校200多位师生讲述城市变迁对上海方言的影响,以及上海方言在城市生活中的正确使用方法。
钱程老师从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和传承上海话的关系切入,他认为,这两者是不矛盾的,上海对异质文化历来抱着一种宽容的姿态。“海纳百川、兼容并蓄”是海派的特征。但是“海纳百川”不能以牺牲本土文化为代价。进而,他引申出为什么要讲上海闲话,上海闲话保护的现状、如何学讲上海闲话、上海闲话的特点、标准的上海话、上海话里的多音字、“百家姓”中的正确发音等多个方面内容,用浅显、有趣的方式向现场听众传授“上海闲话”的发音、释义和特点等。
上海方言是体现上海语言民俗的一种重要形式,包容着丰富的上海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内涵。钱程老师认为:“没有方言就没有地方戏曲和地方曲艺,故所有地方方言都应该保护。孩子是祖国的未来,传承上海闲话要从儿童做起。”讲座现场,他还与听众们分享了他讲准上海话的经验:“掌握上海方言的特点,注重听与讲。其中讲准上海话里的入声字是关键;弄懂上海话的尖团音有必要。”
最后,他与现场观众就如何保护和传承上海闲话进行互动并呼吁大家:“不管是老上海还是新上海,大家侪是上海人。我们在上海这座城市繁衍生息,要融入上海、了解上海,就要讲好我们的母语——上海闲话。” 讲座结束后,许多“粉丝”希望能得到钱程老师的签名与合影,他耐心热情地满足了大家的要求。